双线映射和计算迪菲-赫尔曼假设

现代密码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:Bilinear Pairings/MappingsCDH Assumption

核心思想:

  • 群(Group): 你可以把“群”想象成一个集合(比如一些数字),上面定义了一种运算(比如乘法)。这个运算有一些特殊的性质,比如你总能把两个元素“乘”起来得到集合里的另一个元素,每个元素都有一个“倒数”,还有一个特殊的“1”(单位元),等等。
  • 循环群(Cyclic Group): 在循环群里,有一个特殊的元素叫做“生成元”(generator),用它自己反复进行群运算,就可以得到群里的所有其他元素。就像时钟上的指针,从12点开始,一步一步走,可以走到所有的时间点。
  • 乘法循环群(Multiplicative Cyclic Group): 这里的群运算是乘法。一个元素 ggxx 次方 (gxg^x) 就是 gg 乘以自己 xx 次。
  • 阶(Order): 群的阶就是群里面元素的个数。素数阶(prime order)是指群里元素的个数是一个素数。
  • 离散对数问题(Discrete Logarithm Problem - DLP): 在循环群里,给你生成元 gg 和群里的一个元素 hh,如果知道 h=gxh = g^x,找出这个指数 xx 是很难的(在密码学用的那种大群里)。这就像你知道时针从12点出发走了多少圈到达某个位置,但如果只告诉你现在是3点,很难一下子知道它走了多少圈(考虑很多圈的情况)。很多密码学的安全性都建立在这个困难性上。

2.1 双线性配对 (Bilinear Pairings)

想象一下,你有两个“世界”(群 G\mathbb{G}),里面住了各种“元素”。还有一个“目标世界”(群 GT\mathbb{G}_T)。双线性配对 ee 就像一个特殊的“桥梁”或者“翻译器”,它能把 G\mathbb{G} 里的两个元素“组合”起来,然后把你带到 GT\mathbb{G}_T 里的一个元素。

正式地说:

  • 你有两个乘法循环群 G\mathbb{G} 和一个目标乘法循环群 GT\mathbb{G}_T,它们的阶都是同一个素数 pp

  • 有一个函数 ee,输入是 G\mathbb{G} 里的两个元素(比如 g1g_1g2g_2),输出是 GT\mathbb{G}_T 里的一个元素:e(g1,g2)e(g_1, g_2)

  • 这个函数 ee 之所以特殊,是因为它满足两个关键性质:

    1. (Bilinear / 双线性): 这是最神奇的性质。它说:如果你在输入端对元素进行指数运算,这个指数可以“移出来”变成整个输出结果的指数。

      • 公式是:e(g1x,g2y)=e(g1,g2)xye(g_1^x, g_2^y) = e(g_1, g_2)^{xy}
      • 通俗理解:在群 G\mathbb{G} 里,把 g1g_1 乘以自己 xx 次得到 g1xg_1^x,把 g2g_2 乘以自己 yy 次得到 g2yg_2^y。然后计算 e(g1x,g2y)e(g_1^x, g_2^y)
      • 这个性质告诉我们,计算 e(g1x,g2y)e(g_1^x, g_2^y) 的结果,等同于先计算 e(g1,g2)e(g_1, g_2),然后在目标群 GT\mathbb{G}_T 里把结果乘以自己 xyxy 次。
      • 注意看,输入的指数 x,yx, y 变成了输出的指数 xyxy!这个能力非常强大,因为它在不知道 x,yx, y 具体数值的情况下,把指数的乘法(在指数位置上)变成了一种可以通过配对计算得到的结果(在群 GT\mathbb{G}_T 里作为指数)。
      • 可以分解理解:e(g1x,g2)=e(g1,g2)xe(g_1^x, g_2) = e(g_1, g_2)^xe(g1,g2y)=e(g1,g2)ye(g_1, g_2^y) = e(g_1, g_2)^y。配对对每个输入都是“线性”的(指数可以提出来)。
    2. (Non-degenerate / 非退化): 这个性质保证配对不是无聊的、没用的。

      • 公式是:h1,h2G,e(h1,h2)\exists h_1, h_2 \in \mathbb{G}, e(h_1, h_2) is a generator of GT\mathbb{G}_T. (注:这里图片上写的是 G1\mathbb{G}_1,根据上下文应该是 G\mathbb{G},假设是 G\mathbb{G})
      • 通俗理解:存在 G\mathbb{G} 里的两个元素 h1,h2h_1, h_2,它们的配对结果 e(h1,h2)e(h_1, h_2) 在目标群 GT\mathbb{G}_T 里是一个“生成元”。
      • 意思是,通过适当选择输入,配对的结果可以生成目标群 GT\mathbb{G}_T 里的所有元素,而不仅仅是目标群里的“1”(单位元)。如果配对总是得到“1”,那就没啥用了。
  • (Computable / 可计算): 实际应用中,群里的运算和配对函数 ee 本身必须是能用计算机有效计算出来的。

总结双线性配对: 它是一种特殊的函数 ee 连接两个群 G\mathbb{G}GT\mathbb{G}_T,最关键的性质是能把输入的指数“移动”到输出,并变成输出结果的指数(且指数相乘)。这种能力在密码学中非常有用,可以用来构建身份加密、签名、零知识证明等更复杂的加密方案。


2.2 计算迪菲-赫尔曼(CDH)假设 (Computational Diffie-Hellman (CDH) assumption)

这是一个关于计算困难性的“假设”。迪菲-赫尔曼是第一个公开密钥交换协议的发明者,这个假设就是基于他们在协议中用到的一个计算问题。

  • 设定: 你有一个 qq 阶的乘法循环群 G\mathbb{G},以及它的一个生成元 gg

  • 问题: 假设你得到了三个群里的元素:gg, gxg^x, 和 gyg^y。这里的 xxyy 是你在 {0,,q1}\{0, \dots, q-1\} 范围内的两个秘密数字,你并不知道 xxyy 具体是多少

  • 任务: 你的目标是计算出群里的另一个元素 gxyg^{xy}

  • CDH 假设是什么? 计算迪菲-赫尔曼假设就是说:对于精心选择的群 G\mathbb{G}从已知信息 (g,gx,gy)(g, g^x, g^y) 计算出 gxyg^{xy} 是计算上不可行的(非常困难)

  • 为什么重要?

    • 如果你知道 xx(通过解离散对数问题从 gxg^x 得到),你就可以轻松计算 gxy=(gy)xg^{xy} = (g^y)^x。同样,如果你知道 yy,你可以计算 gxy=(gx)yg^{xy} = (g^x)^y。CDH 假设比离散对数问题(DLP)通常被认为更难或至少一样难。如果有人能高效解决 CDH 问题,那他很可能也能解决 DLP 问题。
    • 很多密码学协议(包括原始的迪菲-赫尔曼密钥交换协议)的安全性直接依赖于这个假设。如果有人能“攻破”CDH 假设(找到一个快速计算 gxyg^{xy} 的方法),那么这些协议就不安全了。
  • 为什么是“假设”? 因为数学上没有被证明这是不可能的。它是一个基于我们目前最佳算法的认识而提出的。如果未来有人找到了一个快速算法来解决 CDH 问题,这个假设就不成立了。

总结 CDH 假设: 它是一个在特定数学群上的困难性假设,指出了在不知道指数 x,yx, y 的情况下,单单从 g,gx,gyg, g^x, g^y 这几个群元素,计算出 gxyg^{xy} 这个群元素是非常困难的。这是许多基于离散对数密码学安全性的基石之一。


这两个概念的关系(补充):

双线性配对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计算能力:e(gx,gy)=e(g,g)xye(g^x, g^y) = e(g, g)^{xy}
G\mathbb{G} 中直接从 gx,gyg^x, g^y 计算 gxyg^{xy} 被 CDH 假设认为是困难的。
但是,通过双线性配对,如果你在 GT\mathbb{G}_T 中能够计算离散对数(或者说 GT\mathbb{G}_T 中的计算更容易),那么你可以在 GT\mathbb{G}_T 中得到 e(g,g)xye(g, g)^{xy}。这个值与 gxyg^{xy} 有关联,但并不是直接得到了 G\mathbb{G} 中的 gxyg^{xy}。双线性配对的存在有时可以“打破”一些只依赖于 CDH 假设的密码学问题,但同时它也带来了新的构建复杂密码学协议的可能性。